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方孝孺《童贤母传》原文、注释与全文翻译

2025-07-08 05:36:41

问题描述:

方孝孺《童贤母传》原文、注释与全文翻译,求大佬给个思路,感激到哭!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05:36:41

方孝孺《童贤母传》原文、注释与全文翻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方孝孺是一位极具思想深度与道德操守的文人,其文章多以忠义、气节著称。他所撰写的《童贤母传》,虽篇幅不长,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品德高尚、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童贤母。本文将从原文、注释及翻译三方面对这篇作品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历史价值。

一、原文

> 童贤母者,义乌人也。父曰童子明,母曰李氏。贤母少孤,依外祖母而居。性聪慧,善书,工诗赋。年十五,适同邑王氏。王氏贫,无田庐,惟以织为业。贤母既嫁,益勤于织,日不暇给。然其志不在闺阁,尝语人曰:“吾虽女子,岂甘于贫贱乎?”遂出而教书,授徒于乡里。时人皆称其贤。

> 有盗贼夜入其家,欲劫财。贤母闻之,急呼其子曰:“汝速避,吾自当之。”贼至,贤母不惧,厉声叱之曰:“吾家虽贫,非盗贼所宜侵也!”贼见其气概,不敢动。后贼败,官吏来问,贤母具言其事,官吏嘉之,赐帛二匹。贤母辞曰:“吾不求赏,但愿百姓安。”遂不受。

> 贤母尝病,家人忧之。贤母曰:“吾死不足惜,惟念吾子未立,吾心难安。”临终之际,犹谆谆教子以忠孝之道。子泣曰:“母何以至此?”贤母曰:“吾生平所行,皆出于本心,虽死无悔。”

二、注释

- 童贤母:即文中所记的女性人物,姓童,字“贤母”,是义乌人。

- 外祖母:母亲的母亲,即外婆。

- 适同邑王氏:嫁给同县的王家。

- 织为业:以纺织为生计。

- 教书:指教授学生,从事教育工作。

- 盗贼夜入其家:夜间有强盗闯入家中。

- 具言其事:详细说明事情经过。

- 赐帛二匹:赏赐两匹布帛。

- 不求赏:不追求奖赏。

- 百姓安:希望百姓能够安定。

- 未立:尚未有所成就或独立。

- 忠孝之道:忠诚与孝顺的道理。

三、全文翻译

童贤母是义乌人,父亲叫童子明,母亲叫李氏。她小时候就失去了双亲,依靠外祖母生活。她天资聪慧,擅长书写,精通诗词歌赋。十五岁时,嫁给了同县的王家。王家家境贫穷,没有田地和房屋,只能靠织布谋生。童贤母婚后更加勤劳地织布,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她的心志并不局限于闺房之中,曾对人说:“我虽然是个女子,难道甘心过贫贱的生活吗?”于是她走出家门,开始在乡里教书,收徒授课。当时的人们都称赞她的贤德。

有一次,夜里有盗贼闯入她家,企图抢劫财物。童贤母听到动静后,急忙叫儿子说:“你快躲起来,我自己来应对。”盗贼到来后,童贤母毫不畏惧,大声斥责道:“我家虽然贫穷,但也不是你们这些盗贼可以侵犯的地方!”盗贼看到她气度不凡,不敢轻举妄动。后来盗贼被官府捕获,官吏前来询问情况,童贤母如实陈述了事情经过,官吏对她表示赞赏,赏赐了她两匹布帛。童贤母推辞道:“我不求赏赐,只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于是没有接受赏赐。

童贤母曾经生病,家人非常担忧。她却说:“我死了没什么可惜的,只是担心我的儿子还未有所成就,我心里难以安宁。”临终时,她仍不断叮嘱儿子要以忠孝立身。儿子哭着问她:“母亲为何到了这个地步?”童贤母回答:“我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内心,即使死了也无怨无悔。”

四、结语

《童贤母传》虽短,却生动展现了古代一位女性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我、坚守道德,并以智慧与勇气影响他人。方孝孺通过这篇文章,不仅赞颂了童贤母的贤德与气节,也寄托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