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及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简洁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情与不舍。
一、原文
>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注释
- 故人:指老朋友,这里指的是孟浩然。
- 西辞:向西告别。黄鹤楼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而扬州在东南方向,因此从黄鹤楼出发前往扬州是向西行进。
- 烟花三月:指春日里繁花似锦、烟雾缭绕的景象,形容春天的美好。
- 下扬州:指孟浩然要去扬州,扬州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与商业中心。
- 孤帆:孤独的一只船,象征着友人独自远行。
- 碧空尽:船只逐渐消失在蓝天尽头,表示距离越来越远。
- 唯见:只有看见。
- 长江天际流:长江水一直流向天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绵长。
三、赏析
这首诗虽仅有四句,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送别的画面:友人乘舟远去,诗人伫立黄鹤楼上,目送友人渐渐消失在远方,唯有滚滚江水奔流不息。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了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全诗奠定了离别的基调。“烟花三月下扬州”则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既是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也暗示了送别的时节是春天,充满生机与希望。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视觉的延伸,将目光投向远方,直至友人的船完全消失在视野之外,只剩下江水滔滔不绝地流向天边。这一画面不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空间的转换,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正是李白诗歌艺术的高明之处。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但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2. 画面感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意境。
3. 情感真挚:虽然没有直抒胸臆,但情感深厚,令人动容。
4. 时空结合:从眼前的黄鹤楼到远处的扬州,再到江水的无尽流动,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
五、结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幅生动的风景画,一首蕴含深情的抒情诗。它展现了李白诗歌中那种豪放而不失细腻、深情而不失洒脱的独特风格。千百年来,这首诗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