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阅读附答案及翻译】《狼子野心》是一篇寓意深刻、情节紧凑的文言短文,出自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狼子野心”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温顺所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一、原文节选: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久之,狼日见驯,稍有出户意。一日,主人出游,狼遂啮其犬而食之。主人归,见犬死,大怒,欲杀狼。狼惶恐,伏地哀鸣,似悔过状。主人怜之,不杀。后数月,狼又啮人,遂毙之。
二、翻译:
有一个富裕的人家,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把它们和家里的狗一起养在一起,起初狼和狗相处得还算和睦。时间久了,狼渐渐变得温顺,甚至开始有外出的念头。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狼趁机咬死了家里的狗并吃掉了它。主人回来后,看到狗死了,非常生气,想要杀死那两只狼。狼吓得趴在地上哀叫,好像在表示悔过。主人心软,没有杀它们。过了几个月,狼又咬伤了人,最终被人们打死。
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1. 文中“狼子野心”指的是什么?
答:指狼天生具有凶残的本性,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温顺,但内心仍怀有恶念和野心。
2. 主人为什么最后没有杀狼?
答:因为狼在主人面前表现出悔过的样子,主人心生怜悯,决定放过它们。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不要被表面的温顺所迷惑,要警惕那些隐藏在善良外表下的恶意;同时,对邪恶行为不能一味宽容,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
4. “狼子野心”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答: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忠厚、实则心怀不轨、企图谋取私利的人。
四、赏析与启示:
《狼子野心》虽然篇幅简短,但结构紧凑、寓意深远。作者通过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中善与恶的深刻思考。狼虽初时温顺,但终究暴露了其本性,说明“本性难移”。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警惕,不可轻信表面的友好,尤其在面对潜在威胁时,更需果断应对。
此外,文中主人的两次态度变化也值得深思:第一次因怜悯而放纵,第二次却因后果严重而不得不采取行动。这也反映出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以及面对道德与现实冲突时的抉择。
五、总结:
《狼子野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善与恶。它告诫我们:真正的危险往往来自看似无害的事物,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才能避免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