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犴的意思(犴字的笔顺拼音及读音部首笔画)】“犴”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常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下面将从字义、拼音、读音、部首、笔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字的含义与用法。
一、“犴”的意思
“犴”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一种野兽,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类似狐狸的动物,也被称为“犴兽”。在《说文解字》中,“犴”被解释为“野兽名”,有时也被用来形容狡猾、奸诈之人,带有贬义色彩。在一些典籍中,“犴”也用于表示牢狱,如“犴狴”,意为监狱。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犴”并不常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古文研究中,属于生僻字之一。
二、“犴”的拼音与读音
“犴”的拼音是 àn,声调为第四声(去声)。在普通话中,读作 àn,发音时要注意尾音的短促和有力。
三、“犴”的部首与笔画
- 部首:犬
- 总笔画:12画
在汉字结构中,“犴”由“犬”字旁和“干”字组成,属于左右结构。其中,“犬”作为部首,表明该字与动物有关;“干”则作为声旁,提示其读音。
四、“犴”的笔顺
以下是“犴”字的正确书写顺序:
1. 点(左上)
2. 撇(左下)
3. 横折钩(右上)
4. 横
5. 竖
6. 横
7. 竖
8. 横折
9. 横
10. 竖
11. 横
12. 点(右下)
按照这一笔顺书写,可以确保字形规范,符合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
五、总结
“犴”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汉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文、诗词或研究中仍有一定的意义。掌握其读音、笔画、部首以及字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
如果你对“犴”字在古文中的具体用法感兴趣,也可以查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古籍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字的文化背景与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