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中心小学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师徒结对”形式,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专业互助。使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同时,也促使骨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活动原则
1. 自愿结合,双向选择:根据教师个人意愿和教学需求,合理安排师徒关系,确保结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确保指导内容有针对性。
3. 过程管理,定期评估:建立完善的跟踪机制,定期对师徒结对情况进行检查与反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实施对象
1. 导师(师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中高级职称教师。
2. 学员(徒弟):入职三年内的青年教师或新调入的教师。
四、工作内容与要求
1. 签订协议:师徒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与任务。
2. 制定计划:每学期初,师傅与徒弟共同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涵盖教学、教研、班级管理等方面。
3. 听课评课: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进行点评指导;徒弟也要主动向师傅请教,积极参与听课学习。
4. 教学研讨:定期组织师徒共同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
5. 成果展示:每学期末,组织师徒结对成果汇报,展示教学成果,评选优秀师徒组合。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成立“青蓝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与监督落实。
2. 制度保障:将师徒结对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3. 激励机制:设立“优秀师徒”奖项,对表现突出的师徒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六、预期成效
通过本项活动的持续推进,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显著提升,逐步成长为教学骨干;
- 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优化,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七、总结与展望
“青蓝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学校将持续完善此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中心小学教务处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