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版及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版及教案),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9 04:08:41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版及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贾祖璋先生的一篇说明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和严谨的结构,介绍了荔枝的生长特性、历史渊源以及栽培情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与语言风格,同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及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 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与逻辑层次。

- 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其准确、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说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与科学精神。

-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增强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相结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荔枝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准备拓展阅读材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荔枝的资料,了解其生长环境与营养价值。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荔枝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是否知道荔枝的生长季节?它有哪些品种?”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贾祖璋笔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种美味水果的。”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红云”“绛纱”“玉液”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3. 分组讨论: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作者是如何组织这些内容的?

(三)深入探究(20分钟)

1. 结构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开头、主体与结尾部分。

- 分析作者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来介绍荔枝的。

2. 语言赏析

- 找出文中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 比较说明文与记叙文在语言上的不同,体会说明文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 说明方法归纳

- 列数字: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时节与果实颜色。

- 举例子:如“古人有‘日啖三百颗’之说”,增强说服力。

- 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文学色彩。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荔枝的认识。

2. 布置小作文:以“我眼中的荔枝”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运用本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

3. 推荐课外阅读:《植物的故事》《自然笔记》等相关科普类书籍。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说明文的写作要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巩固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一、内容概要

1. 生长季节:南州六月

2. 果实特征:红如丹、形似玉

3. 历史文化:古诗引用、民间传说

二、说明方法

1. 列数字

2. 举例子

3. 引用诗句

4. 比喻、拟人

三、语言特色

1. 准确

2. 生动

3. 通俗易懂

```

六、教学反思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节奏,避免过于灌输式教学,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结语:

《南州六月荔枝丹》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更是一篇融合科学与文学的佳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希望本教案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