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预防校园性侵害保障学生安全工作方案修订版x】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保护,防范和遏制校园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中小学预防校园性侵害保障学生安全工作方案(修订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健全预防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二、工作目标
1. 建立健全校园性侵害防控长效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
2. 提高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性侵害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3.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规范教职员工行为,严防性侵害事件发生。
4.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确保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理。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成立由校长牵头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预防性侵害工作的开展。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 教务处:负责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与学生心理辅导。
- 政教处: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
- 后勤处:保障校园环境安全,排查安全隐患。
- 保卫科:落实门卫制度,加强校园巡逻与监控管理。
- 家委会:协助学校开展家校沟通,共同参与学生安全教育。
四、主要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性侵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广播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
2. 严格教师管理
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师德师风培训,建立师德档案,严禁教职工与学生发生不当关系。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完善预警机制
建立学生异常行为报告制度,鼓励师生及时反映可疑情况。设立匿名举报渠道,确保信息畅通、处理及时。
4. 强化心理干预
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受侵害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5. 加强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通报校园安全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变化,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五、应急处理流程
1. 发现疑似性侵害事件后,第一时间向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2.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护现场,防止事态扩大。
3. 及时联系公安机关介入调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4. 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学业帮扶,保障其合法权益。
六、监督与考核
将预防性侵害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管理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七、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结语
校园安全无小事,预防性侵害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整体防控水平,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阳光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