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作文解析及例文示范讲义】一、题目回顾
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作文题为: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左传》中的名言。古代先贤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认为勤劳是维持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开始加强劳动课程的设置。有人认为,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品格,增强责任感;也有人认为,劳动能让人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真谛;还有人认为,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审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围绕“劳动”展开,核心关键词是“劳动教育”与“劳动的价值”。题目引用了《左传》中的句子,强调劳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当前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从立意角度来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劳动的意义:从历史到现实,阐述劳动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分析为何要重视劳动教育。
3. 劳动与个人成长:探讨劳动如何塑造人的品格、责任感和价值观。
4. 劳动与社会进步: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说明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描述,应深入挖掘劳动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三、写作思路建议
1. 确定文章主题
可以根据自身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切入。例如:
-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 劳动是一种精神力量,值得传承与弘扬
2. 构建文章结构
建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 开头:引出劳动的重要性,点明中心论点。
- 中间部分:
- 历史角度:引用古语、名人名言或历史事件,说明劳动的悠久传统。
- 现实角度: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分析劳动教育缺失带来的问题。
- 个人角度: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事例,体现劳动的价值。
- 结尾:总结观点,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 语言表达建议
- 用词准确,避免口语化表达;
- 适当引用经典名句,增强文化底蕴;
-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避免跑题;
- 可以适当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
四、范文示范
题目: 劳动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出自《左传》,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人勤奋耕耘、努力拼搏。劳动,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劳动似乎被一些人所忽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很多学生只关注分数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一种精神的锤炼,是对责任、坚持与奉献的深刻理解。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品格。在校园中,参与打扫卫生、整理图书、种植花草等劳动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协作的力量,还能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珍惜成果。正如古人所说:“天道酬勤”,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真正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劳动也能让人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田间地头劳作,观察四季更替,体会农作物的成长过程,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是靠索取获得的,而是通过双手创造出来的。
此外,劳动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无论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反复实验,还是普通劳动者在岗位上的默默坚守,都是对社会的贡献。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因此,劳动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信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重视劳动教育,让劳动之光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五、结语
2020年高考作文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积累素材,更要注重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能够立足现实,深入思考,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
---
如需更多写作素材、优秀范文或写作技巧指导,欢迎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