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定风波(middot及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以其豁达洒脱、超然物外的情怀著称。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与坚定,也体现了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
一、原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翻译
不要理会那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一边慢慢前行。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要轻松自在,有什么可怕的?披上一袭蓑衣,任凭风雨飘摇,我依然过着自己的生活。
春寒料峭的风把酒意吹醒,略带几分凉意,但山头的阳光却已悄然洒落。
回头看看刚才走过的路,那些风雨和萧瑟早已过去,回去吧,心中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三、赏析
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当时他虽身处逆境,却并未沉沦,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词中描绘的是一个雨中漫步的场景,表面上看是在描写自然景象,实则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1. “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即点出主题,不为外界的风雨所动,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是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都要保持一份安然。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表现了苏轼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他并不在意世俗的荣华富贵,反而更珍惜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他对自由和心灵解脱的追求。
3.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洒脱与坦然。无论遭遇什么,他都能以平常心对待,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结尾部分将全词推向高潮。苏轼回顾过去的风雨,却发现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风雨或晴天,一切都只是心境的反映。这种“无风雨亦无晴”的思想,正是佛家“空”的体现,也反映出苏轼对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
四、总结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是苏轼词作中的经典之作,更是其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它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风雨,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正如苏轼所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只要内心安宁,便能笑对人生百态。
这首词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共鸣,正是因为它传达的是一种超越现实、回归本真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