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12《诫子书》要点梳理+三年真题(】《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篇家书,全文虽短,但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将从内容理解、重点字词、句式翻译以及近三年相关真题入手,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该篇文言文的复习要点。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没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宁静专一的心态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需要心境平静,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进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光阴逝去,意志随日子消磨,最终像枯叶凋零一样,大多难以有所作为,只能悲哀地困守陋室,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
1. 文言实词与虚词
| 词语 | 解释 |
|------|------|
| 夫 | 发语词,用于开头,无实义 |
| 行 | 行为、操守 |
| 静 | 宁静、专注 |
| 修 | 修养 |
| 养 | 培养 |
| 淡泊 | 淡薄名利 |
| 明志 | 明确志向 |
| 致远 | 实现远大目标 |
| 学 | 学习 |
| 才 | 才能 |
| 励精 | 振奋精神 |
| 治性 | 修养性情 |
| 驰 | 快速流逝 |
| 意 | 志向、心思 |
| 枯落 | 衰败、凋零 |
| 接世 | 与社会接触、有所作为 |
| 穷庐 | 破旧的房屋 |
2. 重点句子翻译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宁静专一的心态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需要心境平静,才能增长才干。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修养性情。
三、文章主旨与思想内涵
《诫子书》通过诸葛亮对儿子的劝诫,强调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道理,倡导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节俭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培养。同时,他也提醒后人要珍惜时间,立志求学,避免因懈怠而虚度光阴。
四、近三年中考真题回顾(示例)
1. (2020年·江苏)
题目: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 非淡泊无以明志( )
② 年与时驰( )
答案:
① 淡泊:淡薄名利
② 时:时间
2. (2021年·山东)
题目: 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参考答案:
没有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3. (2022年·北京)
题目: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解。
参考答案:
“静以修身”指通过内心宁静来修养自身,“俭以养德”指通过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对修身立德的重视,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五、备考建议
1. 熟记重点字词和句式:如“非……无以……”“夫……”等句式结构。
2.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如“夫”“静”“学”“志”等。
3. 强化翻译训练:尤其是重点句子的准确翻译。
4. 关注文章主旨与思想:结合现实意义进行理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结语:
《诫子书》虽短,却蕴含深厚的人生智慧。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不仅掌握文言知识,更能从中领悟到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