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设施规范管理制度】为确保门诊区域的正常运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门诊设施管理规范制度。该制度旨在对门诊区域内各类设施设备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满足日常诊疗需求。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区域内的所有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诊室设备、检查设备、办公设备、公共设施及辅助设备等。涵盖从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二、管理职责
1. 院方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门诊设施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组织定期检查与评估。
2.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落实责任人制度,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3.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登记、维护、保养及故障报修工作,建立设备档案。
4. 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各类设施设备,发现异常及时上报,配合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三、设施分类与管理
1. 基础类设施:如候诊椅、洗手台、标识牌等,应保持整洁、完好,定期清洁维护。
2. 医疗设备:如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等,需按使用规范操作,定期校准与检修。
3. 信息化设备:如电子叫号系统、挂号终端、信息显示屏等,应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数据准确无误。
4. 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灯、疏散指示标志等,必须定期检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四、使用与维护要求
1. 所有设施设备必须按照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严禁违规操作。
2.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3. 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设备管理人员。
4. 定期开展设备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延长使用寿命。
5.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记录每次使用时间、使用者及设备状态。
五、培训与考核
1. 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设施设备的操作能力与维护意识。
2. 将设施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通报或处罚。
3. 每年组织一次设施管理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六、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科室应结合实际情况,细化本制度的执行细则,确保门诊设施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地开展。
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将进一步提升门诊服务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