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文言文翻译】“韦编三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读书勤奋、孜孜不倦。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讲述的是孔子勤读《易经》的故事。原文如下:
>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晚年特别喜爱《易经》,他为《易经》作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释。在研读《易经》时,他反复阅读,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
“韦编”指的是用熟牛皮制成的绳子,用来串连竹简;“三绝”则是指多次断裂,说明孔子对《易经》的研究非常深入,阅读次数极多,甚至到了“书读破”的程度。
在现代汉语中,“韦编三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习刻苦、专心致志,尤其适用于那些在学术或知识追求上坚持不懈的人。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尊重,也传递出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此外,这一典故也反映出古代书籍的形态——竹简。在造纸术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们将文字刻写在竹片上,再用皮绳串联成册。这种形式虽然笨重,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思想,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韦编三绝”不仅是对孔子治学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学习、崇尚智慧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求知的路上,唯有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