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求职陷阱有哪些_常见求职陷阱汇总】在2017年,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遭遇各种“陷阱”。这些陷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个人信息泄露。因此,了解常见的求职陷阱,有助于求职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一、虚假招聘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高薪、轻松工作为诱饵,吸引求职者报名。一旦求职者联系后,往往被要求缴纳“培训费”、“保证金”或“服务费”,而所谓的职位则迟迟无法落实。这类骗局通常出现在招聘网站、QQ群、微信群等渠道。
二、兼职诈骗
很多学生或刚毕业的求职者希望通过兼职来积累经验或赚取生活费。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兼职”的幌子,诱导求职者参与非法活动,如刷单、代购、传销等。一旦发现,不仅没有收入,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三、面试收费
部分企业或中介在面试过程中以“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费用。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劳动法规,正规企业不会在正式录用前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
四、个人信息泄露
在求职过程中,不少求职者会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如果信息管理不当,容易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骚扰或其他非法用途。因此,求职者应谨慎对待个人信息的提交。
五、网络招聘平台陷阱
虽然网络招聘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平台。有些平台为了牟利,允许虚假企业入驻,甚至伪造公司背景和资质。求职者在选择平台时,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平台。
六、合同陷阱
部分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故意设置模糊条款或隐藏不利条件,如不合理的工作时间、薪资结构、违约责任等。求职者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并咨询专业人士,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七、传销与非法集资
一些以“创业”、“加盟”、“投资”为名的组织,通过招聘方式吸纳人员,承诺高额回报,实则从事传销或非法集资活动。求职者需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轻信“轻松赚钱”的谎言。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
1. 核实企业信息:在应聘前,通过工商注册信息、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核实企业的合法性。
2. 不轻信高薪诱惑:高薪岗位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求职者应理性判断,不要盲目追求高薪。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尤其是在线填写简历时。
4. 保留证据:在求职过程中,保存好招聘信息、聊天记录、合同等资料,以便维权时使用。
5. 寻求专业帮助: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公安机关或职业介绍机构求助。
总之,在2017年的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落入各种求职陷阱。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据,才能真正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