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的拼音_宵的组词_宵的笔顺_宵的意思及诗句大全】“宵”是一个常见但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它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被单独使用,但在诗词、成语和文言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宵”的拼音、组词、笔顺、意思以及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这个字。
一、“宵”的拼音
“宵”的拼音是 xiāo,声调为第一声(阴平)。在普通话中读音清晰,属于比较常见的发音之一。
二、“宵”的组词
“宵”字虽然单独使用较少,但在许多词语中都有出现,尤其在与“夜晚”、“时间”相关的词汇中更为常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组词:
- 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称“灯节”。
- 宵夜:晚上吃的一餐饭,多指夜间的加餐。
- 宵禁:指夜间禁止外出的规定,常见于古代或特殊时期。
- 宵小:指小偷、盗贼等不良之人。
- 通宵达旦:形容整夜不睡,一直持续到天亮。
- 良宵美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常用于描写浪漫或诗意的场景。
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宵”字在汉语中的多义性和文化意义。
三、“宵”的笔顺
“宵”字由 10画 组成,结构为上下结构。正确的书写顺序如下:
1. 点
2. 横撇
3. 横折钩
4. 横
5. 竖
6. 横折
7. 横
8. 竖
9. 横
10. 点
书写时要注意上半部分的“宀”要写得稍宽,下半部分的“肖”要写得紧凑,整体结构协调美观。
四、“宵”的意思
“宵”本义是指夜晚,常用来表示“夜间”或“深夜”。在古代,人们常用“宵”来描述夜晚的时间段,如“宵夜”、“宵禁”等。此外,“宵”也引申为短暂的时光或微小的事物,如“宵小”即指微不足道的小人。
在文学作品中,“宵”常常与“夜”、“月”、“梦”等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深沉的意境。
五、“宵”的诗句大全
“宵”字在古诗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描写夜晚、思念、孤独等情感时。以下是几首含有“宵”字的经典诗句:
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中虽未直接出现“宵”字,但“夜”与“宵”同义,意境相通。
2. 《夜雨寄北》——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夜”与“宵”意义相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 昔时横塘浦,今朝江汉滨。”
——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体现了“宵”的意境。
六、结语
“宵”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夜晚的象征,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宵”的拼音、组词、笔顺、含义以及相关诗句,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字的用法,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宵”字,并在学习和写作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