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课文《姥姥的剪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姥姥的剪纸就像是一串会说话的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通往美好世界的门。她的手,仿佛有魔法,轻轻一剪,就能把一张普通的红纸变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喜鹊、一条翻腾的龙,甚至是一幅寓意深远的“福”字。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坐在姥姥身边,看她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灵巧地捏着剪刀,在纸上轻轻滑动。她的动作很轻,却总能剪出最精细的图案。那时的我还不懂,为什么姥姥的剪纸总是那么美,那么有灵气。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姥姥,你怎么能剪得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姥姥笑了笑,眼里闪着温柔的光:“孩子,剪纸不是靠技巧,而是用心。你心里想着什么,手上就剪出什么。就像我剪‘喜鹊登梅’,是因为我盼望着家里有人结婚;剪‘鲤鱼跳龙门’,是希望你将来能有出息。”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自己剪纸。可我剪出来的总是歪歪扭扭,不像姥姥那样流畅自然。我沮丧地放下剪刀,说:“我剪不好,还是别学了。”姥姥却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慢慢来,剪纸讲究的是耐心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后来,我每天放学后都去找姥姥,看她剪纸,听她讲故事。她告诉我,每一张剪纸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的是祝福,有的是回忆,有的是对未来的期盼。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在剪纸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我剪出第一只完整的蝴蝶时,姥姥开心地笑了,她说:“你终于懂了。”
如今,我已经长大,离开了家乡,去了城市读书。但每当看到街头巷尾那些红红火火的剪纸,我就会想起姥姥那双灵巧的手,想起她教我的那一课: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细节里,而我们只需要用心去发现,去创造。
姥姥的剪纸,不只是艺术,更是一种传承,一种爱的延续。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真诚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