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课文的原文】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贤者也,今来使,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曰:“何以不罚?”对曰:“其人善盗,故可罚。”
于是,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而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 晏子:即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 使楚:出使楚国。
- 左右:指侍从或近臣。
- 缚一人:捆绑一个人。
- 坐盗:犯了盗窃罪。
-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环境影响人的行为。
内容解析:
这篇短文讲述了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时,面对楚王的羞辱,巧妙运用类比和逻辑,反驳了楚王的挑衅,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不失礼节。通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说明人的行为受环境影响,从而化解了尴尬局面,展现了晏子的智慧与机敏。
启示:
本文不仅是一篇历史故事,更是一篇生动的寓言。它告诉我们,面对不公与挑衅时,应冷静应对,善于用智慧化解矛盾,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艺术与礼貌,才能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