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残保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2018年,我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的征收政策在各地有所调整,但总体上仍遵循国家统一规定。残保金是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而设立的一种专项基金,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缴纳。
以下是对2018年残保金计算方法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残保金的基本概念
残保金是用人单位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时,需向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缴纳的资金。其目的是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推动社会公平与包容发展。
二、残保金的计算方式
残保金的计算主要依据以下三个因素:
1. 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指用人单位在2018年度实际在岗的职工总数(不含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等非正式员工)。
2. 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若未达到该比例,则需缴纳残保金。
3. 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计算残保金时,以用人单位上一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乘以应安排残疾人数量和缴费月份。
三、具体计算公式
残保金 = (应安排残疾人人数 - 实际安排残疾人人数) ×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缴费月份
- 应安排残疾人人数 = 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1.5%
- 实际安排残疾人人数 = 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数量
-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上年度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 全部职工人数 ÷ 12
- 缴费月份 = 当年应缴残保金的月份(通常为全年12个月)
四、残保金的征收标准(示例)
项目 | 内容 |
征收对象 | 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 |
安排比例 | 不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的1.5% |
计算基数 |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
缴费周期 | 按年计算,一般为当年12个月 |
缴费时间 | 通常在每年4月至6月期间进行申报和缴纳 |
五、注意事项
1. 特殊减免政策:部分地区对小微企业或困难企业给予一定减免,需根据当地政策执行。
2. 残疾人认定标准:必须符合《残疾人证》或《残疾评定表》的规定。
3. 申报流程:用人单位需向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提交相关材料并进行申报。
六、总结
2018年残保金的计算主要围绕用人单位职工人数、应安排残疾人比例及上年度工资水平展开。用人单位应提前了解本地政策,合理安排残疾人就业,避免因未达标而产生额外费用。
如需更详细的计算案例或具体地区的政策说明,建议咨询当地残疾人联合会或税务部门。
项目 | 说明 |
残保金定义 |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需缴纳的专项资金 |
计算公式 | (应安排人数 - 实际安排人数)× 平均工资 × 缴费月数 |
安排比例 | ≥1.5% |
计算依据 | 上年度职工工资和人数 |
缴纳时间 | 一般为次年4-6月 |
减免政策 | 部分地区对小微企业有优惠 |
以上就是【2018年残保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