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我国在2000年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继1982年、1990年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人口统计。此次普查全面反映了当时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次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2.658亿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增加了约1.27亿人,年均增长率为0.93%。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速有所放缓,反映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影响以及人口增长模式的逐步转变。
从人口性别结构来看,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6%,女性占48.4%,男女性别比为106.74,略高于国际正常范围(105左右),表明性别比例仍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
在年龄结构方面,0-14岁人口占比为22.89%,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0.1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6.96%。这说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初期阶段,劳动力资源依然充足,但老年抚养负担逐渐加重。
此外,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36.09%,较199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显示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以下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简要总结:
项目 | 数据(单位:亿人) | 占比 |
总人口 | 12.658 | - |
男性人口 | 6.525 | 51.6% |
女性人口 | 6.133 | 48.4% |
0-14岁人口 | 2.897 | 22.89% |
15-64岁人口 | 8.879 | 70.15% |
65岁及以上人口 | 0.881 | 6.96% |
城镇人口 | 4.559 | 36.09% |
农村人口 | 8.099 | 63.91% |
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政府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人口动态,为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