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己亥杂诗其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025-09-14 23:44:09

问题描述:

己亥杂诗其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4 23:44:09

己亥杂诗其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己亥杂诗其一》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一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为: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写于1839年(己亥年),是龚自珍在辞官南归途中所作的系列诗之一。整组诗共315首,内容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改革的期望。

一、诗歌背景与主题总结

项目 内容
作者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朝代 清代
创作时间 1839年(己亥年)
诗体 七言绝句
主题 批判时政,呼吁改革,寄托希望于人才
情感基调 忧国忧民,激昂而深沉

二、诗歌内容解析

1. “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指中国,“生气”指生机、活力。“风雷”象征变革的力量。此句意为:国家的活力依赖于如风雷般的变革力量。

2.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齐喑”比喻群臣沉默、无人敢言,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和声音。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压抑氛围的不满。

3. “我劝天公重抖擞”

“天公”指上天或朝廷,诗人希望上天能重新振作,带来新的气象。

4.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表达诗人对选拔人才方式的思考——不应拘泥于传统格式,应广纳贤才,以推动国家发展。

三、诗歌意义与影响

《己亥杂诗其一》虽然只有四句,但语言凝练,情感强烈,体现了龚自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变革的深切期盼。该诗不仅在当时引起共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激励人们关注国家命运、重视人才的重要经典。

四、总结

《己亥杂诗其一》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批判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作。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希望,尤其是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改革的呼唤,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总结要点 内容
诗歌风格 简洁有力,情感真挚
核心思想 呼吁改革,重视人才
历史价值 反映清末社会状况,激励后人
现实意义 强调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探讨《己亥杂诗》其他篇目或龚自珍的思想体系,可继续交流。

以上就是【己亥杂诗其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