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故事,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远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与神之间冲突的神话想象。以下是对该故事的总结及原文内容的整理。
一、故事概述
在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争夺权力而发生激烈争斗。战斗中,共工战败,愤怒之下撞向不周山(传说中支撑天地的山)。不周山被撞断,导致天塌地陷,天柱折断,天向西北倾斜,地向东南下陷,从此日月星辰开始移动,江河湖海开始流动,人类社会也因此发生变化。
二、原文内容(节选)
> 《淮南子·天文训》节选: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信息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名称 | 共工怒触不周山 |
出处 | 《淮南子·天文训》 |
主要人物 | 共工(水神)、祝融(火神)、颛顼(帝王) |
故事背景 | 共工与祝融争权,共工战败后愤怒撞山 |
行动 | 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地维断裂 |
结果 |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星辰变动,江河湖泊形成 |
象征意义 | 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人与神之间的冲突、宇宙秩序的改变 |
四、文化意义
“共工怒触不周山”不仅是神话故事,更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天地运行、日月星辰变化的神秘想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悲剧命运的同情与反思。
这一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常被用来比喻强烈的反抗精神或对权威的挑战,其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艺术乃至现代影视作品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神话体系或对比其他神话故事,可继续查阅《山海经》《楚辞》等文献资料。
以上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