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长河中,《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名篇,作者归有光通过这篇作品,不仅记录了自己年少时的生活点滴,更寄托了对亲人深深的怀念之情。以下为原文、译文及两者对照,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
项脊轩,是以前的南阁子。房子只有方圆一丈大小,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泥土和瓦片都开始渗漏,雨水顺着屋顶流下来;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放置。而且它朝北,得不到阳光照射,下午过了就已经显得昏暗。我稍微进行了一些修缮,使得它不再漏水。在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在庭院周围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的阳光,阳光反射回来,室内才变得明亮起来。我又在院子里种植了许多兰花、桂花、竹子等植物,原来的栏杆也增添了不少美感。这里书籍满架,我可以随意躺卧高歌,静坐沉思,周围的一切声音都能听见;而庭院台阶上寂静无声,偶尔有小鸟飞来啄食,人走近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半堵墙,桂树的影子错落有致,微风吹动,影子随之摇曳,姿态优美可爱。
对照阅读:
从原文到译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细致描绘。无论是房屋的破旧与修缮后的变化,还是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与动物,都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既真实又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对平凡事物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情感的深刻感悟。
通过以上原文、译文及其对照,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项脊轩志》的魅力所在。归有光用他细腻的笔触,将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转化为永恒的艺术品,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