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在当今社会,许多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父母、老师以及身边人的付出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感激。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与感恩意识,特开展本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 引导学生理解“感恩”的真正含义,体会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
2.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意识。
3. 通过互动与分享,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下午14:00—15:30
四、活动地点:
XX中学XX班教室
五、参与对象:
XX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六、活动准备:
1. 提前布置教室,营造温馨的氛围,如张贴感恩标语、播放轻柔音乐等。
2.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素材,用于展示感恩故事或感人瞬间。
3. 学生提前写一封给父母或老师的感谢信,作为活动中的分享内容。
4. 班干部组织排练情景剧《妈妈的背影》或《老师的那一句鼓励》,用于情感渲染。
七、活动流程:
1. 开场导入(5分钟)
- 主持人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与意义。
- 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情感分享环节(15分钟)
-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感谢信,表达对父母、老师或朋友的感激之情。
- 教师代表分享自己在教育生涯中感受到的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学生的共鸣。
3. 情景剧表演(10分钟)
- 由班干部或学生代表进行情景剧表演,内容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感恩事例展开,如母亲的默默付出、老师的耐心教导等。
- 表演结束后,邀请观众谈谈自己的感受。
4. 互动讨论(10分钟)
- 分组讨论:“你认为什么是感恩?你是否曾因为某件事而感动?”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与引导,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5. 实践行动倡议(5分钟)
- 班主任提出“感恩行动倡议”,如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向老师说一声谢谢等。
-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感恩行为。
6. 总结升华(5分钟)
- 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强调感恩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之一。
- 全体学生齐声朗诵感恩诗歌或口号,增强仪式感。
八、活动延伸:
1. 鼓励学生将感谢信寄给父母或老师,并附上自己的照片或小礼物。
2. 在班级设立“感恩角”,定期展示学生的感恩日记或手抄报。
3. 组织一次“感恩周”活动,持续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九、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每位同学的情感表达。
2. 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负面。
3. 活动后及时收集反馈,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十、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感恩”二字的理解,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表达爱与感谢。未来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活动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