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4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效果与操作经验,为今后同类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本组患者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病程从3个月至5年不等,主要症状包括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间歇性跛行。术前均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MRI或CT)明确诊断,并排除了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或轻度镇静下完成手术,术中采用椎间孔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进行髓核摘除和神经根减压。
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术后1周内多数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行走能力显著提高。随访时间从术后3个月至1年,结果显示,90%以上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85%的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神经根刺激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通过对这24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我们认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二是能够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三是适应症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传统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当然,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术中视野受限、操作难度较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等。因此,在推广该技术的过程中,应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操作熟练度,同时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手术安全与疗效。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未来可结合更多病例数据,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