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式散文,作者是林清玄。文章通过描写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奇特方法,借物喻理,揭示了“成长需要独立自主”的深刻道理。语言简洁优美,寓意深远,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哲理,在感悟中提升思维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种树人“不按规律浇水”的做法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而领悟人生的成长之道。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 学会从具体事例中提炼道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生命成长的深刻思考,培养独立、坚强的人格品质。
- 增强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不确定”浇水方式的深意,感悟“成长需要自主”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理解“成长”与“依赖”的关系,学会在生活中主动面对困难。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课文录音、板书设计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林清玄的相关资料,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展示几张不同环境下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树长得高大挺拔,而有的却显得弱小?”接着引出课题《桃花心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大致内容。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纠正发音。读后提问:
-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种树人种树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分段精读,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种树人为什么“不按规律”浇水?
-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桃花心木”能长成大树?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依赖”的现象。
4. 拓展延伸(10分钟)
出示几则与“成长”相关的名言或故事,如“自立者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成长”与“独立”的关系。
5. 总结升华(5分钟)
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旨,强调“成长离不开自主、坚持与挑战”。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开放性作业,如“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成长’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
《桃花心木》
种树人:不定期浇水
树苗:学会自己寻找水源
道理:成长需要独立自主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理解寓意,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于思考。
八、作业布置
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也想成为一棵桃花心木》。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成长”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勇敢前行,做一个独立、自信、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