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与答案】《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滁州山水之景,并通过“醉翁”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本文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篇目。以下是围绕《醉翁亭记》设计的一套练习题与参考答案,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选择题
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王安石
答案:C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出自( )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小石潭记》
D. 《桃花源记》
答案:B
3. 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饮少辄醉:喝一点就醉
B. 岩穴暝:山洞里的光线昏暗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游人离开后,鸟儿就快乐起来
D. 太守谓谁:太守是谁
答案:C
4. 文中提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其中“四时”指的是( )
A. 春夏秋冬
B. 朝暮昼夜
C. 寒来暑往
D. 风霜雨雪
答案:A
二、填空题
1.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 作者在文中借“醉翁”自号,表达了一种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答案:豁达洒脱、寄情山水
3. 文中写太守宴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分析《醉翁亭记》中“醉翁”的形象。
答: “醉翁”是作者欧阳修的自称,他并非真的沉醉于酒,而是借“醉”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这种“醉”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洒脱,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 《醉翁亭记》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请结合原文举例说明。
答: 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节奏感,多用对仗句式和四字短语,如“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作者为什么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答: 这句话表明作者不仅能在醉中与百姓共享欢乐,还能在清醒时将这些美好的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既表现了他的豪放情怀,也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拓展思考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与民同乐”这一思想的理解。
提示: 可从现代社会中领导干部应关注民生、亲近群众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重要性。
以上为《醉翁亭记》的相关练习题与答案,适用于初中或高中语文学习。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并提升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