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导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掌握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难点:
理解并正确运用进位和退位的规则,特别是在连续进位或连续退位时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练习本、小棒等。
-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文具,他花了128元,给了收银员2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引出“减法”的概念。接着,教师再出示另一个例子:“小红和小丽一起收集了456个贝壳,小红收集了237个,小丽收集了多少个?”
通过这两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知讲解(15分钟)
- 加法部分:
教师通过板书演示三位数的加法竖式,如:
```
123
+ 456
------
579
```
强调从个位开始加起,注意进位的处理,例如:
```
198
+ 375
------
573
```
在个位8+5=13,写3进1;十位9+7+1=17,写7进1;百位1+3+1=5。
- 减法部分:
教师同样用竖式展示三位数的减法,如:
```
456
- 237
------
219
```
个位6-7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6-7=9;十位变成4-3=1;百位4-2=2。
引导学生理解退位的规则,特别是连续退位的情况,如:
```
305
- 178
------
127
```
个位5-8不够,向十位借1,变成15-8=7;十位原来是0,需要向百位借1,变成10-7=3,最后百位是2-1=1。
3. 巩固练习(15分钟)
-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几道加减法题目,如:
- 347 + 256 = ?
- 628 - 395 = ?
- 589 + 132 = ?
- 801 - 476 =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道综合题,如:“学校图书馆有875本书,借出去328本,还剩多少本?”
各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教师点评。
4. 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设计一道开放性题目,如:“小明有100元,他买了两样东西,分别花了45元和38元,他还剩下多少钱?如果他想再买一支15元的笔,够不够?”
引导学生思考多种解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5. 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的计算步骤,提醒学生注意进位和退位的规则。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要求列竖式计算。
2. 自编一道加法或减法应用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3.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整理错题本。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入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对于个别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需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
备注:本教案根据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编写,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