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孤独的小熊】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理解“孤独”的含义,引导幼儿感受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分享、愿意交流的情感。
2. 语言目标:能认真倾听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认知目标:认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孤独的小熊》)
- 小熊玩偶或头饰
- 背景音乐(轻柔的钢琴曲)
- 互动卡片(如“开心”、“难过”、“朋友”等词语)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小熊玩偶,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只小熊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角落吗?它是不是很孤单?”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边展示图片边讲述《孤独的小熊》的故事:
> “有一只小熊,它住在森林里。每天早上,它都会去森林里找朋友们玩,可是其他小动物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因为小熊总是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还经常说一些不友善的话。慢慢地,小熊变得越来越孤单,它开始想念以前的朋友。”
3. 提问互动(5分钟)
- “小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 “你觉得小熊应该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情景表演(7分钟)
请几名幼儿扮演小熊和其他小动物,进行情景再现。教师引导幼儿在表演中体会小熊从孤独到被接纳的过程,增强情感体验。
5. 拓展讨论(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看到有人孤单,我们应该怎么做?”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6.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友好相处,懂得分享和关心别人,这样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朋友,不再孤单。”
四、活动延伸:
-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朋友卡”,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朋友。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道理。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孤独”与“友情”的关系,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关爱他人。
备注: 此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