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社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预防爱滋病竞赛试题两组(4页)-】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与防范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特组织本次“中小学生及社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预防艾滋病竞赛”。本试题分为两组,涵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旨在通过竞赛形式普及科学防艾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一组试题(第1-2页)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艾滋病是由以下哪种病毒引起的?
A. 乙肝病毒
B.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C. 流感病毒
D. 丙肝病毒
2. 下列哪种方式不会传播艾滋病?
A. 性接触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D. 共同用餐
3.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类细胞?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淋巴细胞
D. 血小板
4. 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接种疫苗
B. 使用安全套
C. 避免与他人接触
D. 定期体检
5.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多久?
A. 几分钟
B. 几小时
C. 几天
D. 无法存活
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高危行为?
A.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
B. 无保护性行为
C. 与朋友握手
D. 一起游泳
7. 艾滋病窗口期是指什么?
A. 感染后立即出现症状的时期
B. 感染后到能够检测出病毒的时间段
C. 病毒潜伏的时期
D. 病毒进入人体后的自然死亡期
8. 以下哪种情况可能感染艾滋病?
A. 与感染者共用针具
B. 与感染者共用毛巾
C. 与感染者握手
D. 与感染者交谈
9. 艾滋病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检测出来?
A. 尿检
B. 血检
C. 唾液检测
D. 以上都可以
10. 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内容?
A. 宣传教育
B. 疫苗接种
C. 防止歧视
D. 依法管理
第二组试题(第3-4页)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艾滋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2. 与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会传染艾滋病。()
3. 艾滋病病毒只能通过血液传播。()
4.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延缓病情发展。()
5. 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6.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生活不会被传染。()
7. 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可长期潜伏而不发病。()
8.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9. 艾滋病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会传染他人。()
10. 艾滋病防治工作应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
1. 请简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2. 作为一名中学生或社会人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结语:
通过本次竞赛,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员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防艾观念,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误解与歧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构建无艾滋病的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