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李明】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含义,掌握它们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些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实物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感知大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其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 难点: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直观表象,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动画等)
- 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如操场、公园、学校等)
- 学生练习纸、计算器
- 教学挂图(面积单位换算表)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是怎么换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张学校的平面图,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整个学校的占地面积,用平方米来表示会不会太麻烦?”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2. 新知探究(15分钟)
(1)认识公顷
教师展示一张1公顷的示意图,说明:“1公顷 = 10000平方米。”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例如:“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7000平方米,那么1公顷大约相当于1.4个足球场的面积。”
(2)认识平方千米
教师讲解:“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
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如:“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72万平方米,也就是0.72平方千米。”
(3)单位换算练习
出示几道简单的换算题,如:
- 2公顷 = ______ 平方米
- 5平方千米 = ______ 公顷
- 30000平方米 = ______ 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3. 实践活动(1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 每组估算教室、操场或校园某一区域的面积,尝试用公顷或平方千米表示。
-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如“我家小区的面积是多少?”“学校占地多少?”等,进行讨论和表达。
4. 巩固提升(10分钟)
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面积约为680公顷,等于多少平方千米?
- 某公园的面积是2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
- 一个足球场约70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球场合起来是1公顷?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换算关系及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查找生活中常见的面积数据,尝试用公顷或平方千米表示,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
例题:
2公顷 = 20000平方米
5平方千米 = 500公顷
30000平方米 = 3公顷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和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效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