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14(我要的是葫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非常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帮助孩子们理解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只看结果。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种了一株葫芦,他每天细心照料,希望葫芦能长得又大又多。可是,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却没有及时处理。他心里想着:“我只要葫芦,别的都不要。”于是,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葫芦因为得不到营养,最后全都枯萎了。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孩子们:做事不能只关注最终的结果,而忽视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忽略了小问题,到最后可能会导致大失败。就像种葫芦一样,如果不及时除虫,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收获理想的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那个人会失败”、“如果他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们明白:成功需要全面考虑,不能只追求表面的东西。同时,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我要的是葫芦》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总之,《我要的是葫芦》不仅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它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注重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