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学记全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学记全文及翻译,求大佬施舍一个解决方案,感激不尽!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9:09:41

学记全文及翻译】《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出自《礼记》中的一篇,通常认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所作。它不仅总结了当时教育的经验,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原文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其所止,可以问矣;知所止,可以安矣;知所安,可以得矣;知所得,可以乐矣;知所乐,可以久矣。知所久,可以慎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夫音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二、翻译

学记

在制定政策时,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想法,寻找善良的人,只能获得一些小名声,无法打动大众;如果亲近贤人、体察远方,虽然能够影响众人,但还不足以感化民众。因此,君子若想改变民风、形成良好的习俗,必须从教育开始。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主建立国家、治理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兑命》中说:“始终都要以学习为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高深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懂得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才能自我加强。所以说: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礼记》中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百姓,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明白了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就可以提出问题;明白了目标,就可以安心;明白了安心的方法,就可以有所收获;明白了收获的意义,就可以感到快乐;知道了快乐,就可以长久保持;知道了长久,就可以谨慎行事。君子在安定的时候不忘危险,在存在时不忘灭亡,在治理时不忘混乱,因此自身安稳,国家也能得以保全。

音乐、色彩、食物等,会让人眼睛昏花;五音会让人耳朵失聪;五味会让人的口味变得迟钝;打猎游玩会让人内心狂躁;稀有的物品会让人行为不端。因此,圣人采取无为的态度,实行不言的教育;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占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成就事业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不会失去成果。

三、结语

《学记》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的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经典。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教学相长”的理念,倡导通过教育来改善社会风气。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学记》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进行教育与自我提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