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报表里的外排水量怎么算】在日常的环保、水务或企业生产管理中,外排水量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指标。它通常用于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外部环境中的废水总量。了解如何计算外排水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环境管理、合规申报和资源优化。
一、什么是外排水量?
外排水量是指企业在生产、生活等过程中,经过处理后排放到外部环境(如河流、下水道、污水处理厂等)的废水总量。这个数值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环保责任,也是政府监管的重要依据。
二、外排水量的计算方式
外排水量的计算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进水量与出水量的差值
在一些系统中,可以通过测量进入厂区的总水量与排出的总水量之间的差值来估算外排水量。
2. 用水设备的耗水量
通过记录各个用水设备的耗水量,汇总得到总的用水量,再结合回用水量和蒸发损耗,计算出实际外排的水量。
3. 在线监测数据
现代企业常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记录排水量和水质参数,方便数据采集和分析。
4. 定期人工检测
对于没有自动监测设备的企业,可通过定期采样、化验和计算得出外排水量。
三、外排水量的统计方法
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外排水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类型 | 定义 | 计算方式 |
| 日外排水量 | 每日排放的废水总量 | 根据当日进水、回水、蒸发等数据计算 |
| 月外排水量 | 一个月内累计排放的废水总量 | 将每日数据相加 |
| 年外排水量 | 一年内累计排放的废水总量 | 将每月数据相加 |
| 实际外排水量 | 经过处理后的实际排放量 | 通过监测设备或人工检测获得 |
四、注意事项
- 外排水量应与污水排放许可证中的允许排放量进行比对,确保不超标。
- 排放前需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
- 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便于后期核查和审计。
五、总结
外排水量是企业环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进水与出水差值、设备耗水统计、在线监测和人工检测等方式。合理统计和控制外排水量,不仅能帮助企业履行环保责任,还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关键点 | 内容 |
| 外排水量定义 | 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外部环境的废水总量 |
| 计算方法 | 进水与出水差值、设备耗水、监测数据、人工检测 |
| 统计周期 | 日、月、年 |
| 注意事项 | 遵守排放标准、建立台账、避免超标 |
通过科学、规范地统计外排水量,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自身的环境影响,为绿色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就是【统计报表里的外排水量怎么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